1月12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今年的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福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省政协着力打造“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以改革创新引领各项工作,开创了福建省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报告指出,省政协紧扣中心环节、强化团结联谊,广搭平台增共识、广建载体强认同,广聚港澳台侨共识,不断扩大凝心聚力“朋友圈”,画大共促发展“同心圆”。
省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在今年与会的海外侨胞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认为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他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侨的优势,传承弘扬先辈恋祖爱乡的优良传统,在“为闽协商、为民服务”中发挥力量。
“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非常务实,对目标任务非常清晰。”从福建改革开放起,就为家乡引资引技积极牵线搭桥的侨商王锐铭,谈起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连声赞叹。1979年,在王锐铭的努力下,福州市与外商签订了成立合资公司协议。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上,想让合资企业这棵舶来树得以成活,仅有钱和技术是不够的,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在生产管理、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冲突,而旅居国外的侨胞,不仅熟悉国外企业的需求与期望,也了解国内的用人管理,在双方关系的磨合中如同润滑油一般,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与价值。“为家乡引入中外合资企业,乃我福州游子责无旁贷之举。”王锐铭打趣自己,“就像媒人,竭尽全力、尽善尽美。”合资公司最终顺利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侨商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与外商联系沟通,做好别样的‘为闽协商’,为外商来闽投资树立信心。”此次回来看到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王锐铭对投资福建信心满满。
“‘为闽协商’,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每一位福建籍华侨华人的使命。”侨胞代表陈庸光表示,回来参加两会,深切感受到家乡对侨胞的高度重视。“每一位侨胞都是家乡与海外联系的桥梁。我们要发挥优势,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宣传福建文化,助力福建优势产业走向世界。同时,也要注重团结闽籍海外侨胞,共同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省政协报告提出,2025年,将顺应侨情新变化新趋势,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加强与闽籍华侨华人社团沟通联系,开展好涉侨系列特色活动,写好政协“侨”的文章。
福建侨资源丰富,全省约2000万海外侨胞分布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是福建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助力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独特优势。省政协在年度专题协商中安排涉侨议题,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对侨胞的重视。在小组讨论会上,与会侨胞代表从文化、经贸等角度畅谈如何“为闽协商”,打好新时代新“侨”牌,汇聚侨资侨智侨力,共同携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2024年,省政协首次组团赴非洲、大洋洲访问,助力“一带一路”更高水平互利共赢。来自非洲的侨商张建松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为福建省内企业走出国门、走进非洲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而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战胜困难和挑战?“要加强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团结和关心,增强大家对祖(籍)国的向心力,同时持续扩大福建省与非洲的交流合作,助力更多企业了解和把握非洲市场机遇,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张建松建议说。
文化是增进海外侨胞与家乡情感交融、心灵契合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海外侨团的作用,积极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年轻华裔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识,是许多侨领在思考的问题。侨胞孙达峰介绍了近年来组织海外华裔回福建开展“中国寻根之旅”的情况,他认为,“近年来,华裔新生代逐渐成为侨界重要力量,但他们大多在海外出生,对家乡的认知相对较少。”他希望福建能多组织“中国寻根之旅”活动,让华裔新生代感受福建的秀美山川和人文魅力,增进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友好的新生力量。除了组织侨胞回乡外,来自欧洲的侨胞石朝鹤也倡导侨界应该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通过在住在国举办中国节庆、展览、讲座等形式,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海外侨胞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省政协报告提出,持续打造“见福”系列文史资料品牌,助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对此,近年来积极在海外推广“福”文化的侨胞李贵明认为,福建山海交融,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要充分发挥海外闽籍侨胞的优势,展示福建文化、讲好福建故事。经常带领社团在住地举办各种活动的侨胞翁国宁还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联合福建地方高校和海内外媒体建立起高校地方合力、官媒自媒联合、海内海外联动的国际传播矩阵合作机制,拓展交流渠道,助力福建国际传播力提升。 (陆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