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旧事新说

杜棠三落厝

日期:2021-05-07 16:14

| | | |

  

  从福州市中心驱车1小时,一座3000多㎡的明建唐风古厝跃然眼前。远山叠翠,白墙乌瓦,青葱草坪,隐隐花香,小桥流水酒家。这里没有多么特别,不过是修旧如“故”,让你一眼便忆起了故乡。

  三“幸”存古厝

  

  青山石墙草坪相映成趣

  “宝宝你看这路、这墙,你外公家原来也这样。”又是周末,三落厝度假酒店内的住客还在安枕美梦,文化街区内早已游客如织。还在蹒跚走路的孩子,在长辈的牵引下,走过历经风雨的青石板,跨过门槛,与我们的先辈跨时空“重合”。这样的他们,应该更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真谛。

  网红打卡点三落厝位于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板顶村的杜棠自然村。杜棠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末,村里出现了连江县第一个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的张莹。作为张莹的故居,三落厝原为“七星台”,始建于唐代,后因火灾毁于明朝。

  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流浪汉郑氏流落到此,在村边搭间草棚养鸭。说来也奇怪,他养的鸭母生出的蛋格外好,倍受欢迎。郑氏看中了七星台原址,便与村里的杨氏宗亲商议,在此重建了有大唐遗风的三落大厝。

  三落厝厝如其名,木石结构的3间四合院横向舒展,以溪流相隔,借过雨亭相连,具有“山泉入园、园内有溪、溪中有厝”的景观,在3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大小房间有200多间。三落厝面积颇大,建造时,据说为了扶正主梁,族长跑到村前的道路上跪拦所有路人,请求帮忙。最后在几百名路人的帮忙下,大梁终被扶起,可谓大幸。

  400多年来,郑氏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伴随他们发家史的,还有一首《养鸭歌》:“砻砻粟,粟砻砻;糠养猪,米养人;瘪粟养鸭母,生蛋还主人。”数百年来,已成为福州童谣,流传至更远的地方。

  上个世纪80年代,郑氏族人陆续迁出,三落厝成为空房,房屋逐渐荒废,数次发生古建筑构件被盗事件。2013年,在连江县旅游资源普查中,三落厝幸运地被重新“发现”,并被认定为迄今为止该县发现的保护得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唐音”守护者赖董芳还将《养鸭歌》嵌入,制作了一首福州话歌曲《三落厝》。歌曲旋律悠远深情,被福州十六中合唱团选中,频频在各大赛事中获奖。

  可一位独具发展眼光和古建筑情怀的商人的到来,居然给沉寂数百年的三落厝带来了第三次幸运和崭新的未来。

  不忍“明珠蒙尘”

  

  7年前,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郎乡”)创始人李亚明第一次见到三落厝时,它还被青苔、荒草包裹着,犹如隐藏在偏僻村落一颗蒙尘的明珠。作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古城卫士”阮仪三的弟子,李亚明对古建筑有着一脉相承的感情。

  20世纪80年代,他便跟着导师骑着自行车,在苏州古城“转悠”了40多天,阅尽苏州园林的风采。“那时真是幸福。”采访中,他感慨回忆,脸上的笑容依稀少年。多年来,始终精耕建筑行业的他,走过许多山水,见到过许多古厝,却依然为三落厝而感动:“你看这古厝,它的器量之大,它的梁上雕花,它的屋檐线条……在青山映衬下,真美啊!”“三落厝是极具本地特色的大型古建筑群,它能这么完整地留存下来,真是太难得了。”李亚明说道。

  他不忍三落厝凄美留存,更以商人眼光确定:在福州的近郊,这样的古厝没理由被闲置。他与团队推出了客栈家计划,与村民合作,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装修、管理、推广;按照现代酒店制度要求,培训村民成为乡村民宿经营合伙人。

  

  古墙上长出的枝叶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修旧如旧,朗乡花了很大精力做了整体规划,将度假酒店的设计理念定为“古今对坐”。房屋近乎完美地保留了原有的外观:第三厝的残墙经历400多年雨打风吹、寒暑交替,形成丰富的肌理,残墙及墙身上的植被都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周边用老木板加以衔接及保护;古厝屋顶老瓦的青苔、风化的墙板及开裂的木柱都或经特殊工艺或清洁妥善保留了下来。朗乡酒店部驻店经理赵衍磊介绍,三落厝全厝共236根柱子,能保留、填补、修缮的都留了,总共只换了5根。“永泰的施工队特别好。传统技术他们都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好东西都没丢。”李亚明引以为豪。

  

  唐风建筑的屋顶

  而在不可见之处,郎乡以星级酒店的标准强调现代居住的舒适性,将200多间房间改造成40间。建筑内部拆除了原有隔墙,通过钢构等现代材料重新搭建内部空间,加入保温隔热材料;室外景观在传统园林空间基础上,改鱼塘为草坪,将日式枯山水嵌入,以衬唐风……

  阮仪三曾言,成功的古镇保护是可以让游客愿意留下来“发呆”。果然,在三落厝,可庭院独坐看山看草木,亦可廊下品茗听雨听风声,随处可发呆。

  我们未来的乡村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福州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从城区延伸到乡村,延伸到了三落厝。

  据介绍,三落厝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地方三级政府支持和村民的信任功不可没。政府积极为项目争取资金,及时解决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地村民赤诚之心,为河道环境改造创造条件,能毫无怨言地砍去大片竹林……

  这厢,拥有极大自由的朗乡,也极为村民居住生活考虑周全。在设计初始,便考虑了村民日常生活与对未来的期望。他们在古民居外围旧址,将丹阳镇的老街上5栋传统形制的商铺,以传统工艺重建,恢复了水街、戏台、广场,建立了学堂、艺术馆、书店、古戏台。郎乡的一位年轻小伙还在三落厝草坪外手工制作了一个游乐园,当地孩子们可以免费游玩。

  2018年12月,总投资近1.5亿元修缮的三落厝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国画院·三落厝写生创作基地》《厦门大学·乡村人类学工作室》入驻,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之“我们的乡村”在此举办;而后,杜棠三落厝作为经典案例之一,参加了德国柏林aedes国际建筑论坛和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2019年,三落厝更是作为《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人文福建的代表在央视播放……杜棠三落厝第三次的幸运转身,为福建乃至全国乡村古村落古建筑群的保存与开发提供了极好的示范,成为了标杆性的存在。

  数据显示,三落厝正式对外开放短短数月,便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其中还包括来自10余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最多时,游客一天可达上万人。村里的停车场停满车辆,村财收入增加了。”赵衍磊说。村民还在三落厝外摆起小摊,沿路兜售自家的土特产。酒店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前台服务员杨女士是江西姑娘,几年前嫁到板顶村,而今已是2个孩子的妈妈。“在连江城关上班时,一周也不一定能回家一趟。现在,工资待遇差不多,每天上班路程只要10分钟左右。家里真有急事,请假就能回去。我轻松,公公婆婆也开心。现在,朗乡把我们的老宅也租去了,又为我们省了一笔日常的修缮费用。”她笑着对记者说。

  这天又是假日,福州市区的肖女士带着儿子来到这里“看看石头、玩玩水、摸摸土”,享受山和田野的拥抱;而杜棠的孩子们,正在游乐园里迎风奔跑,嬉笑耍闹。

  

  村里的孩子在游乐场随意玩乐。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这里是我们的乡村。(朱婷 裴质斌)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