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厝群
那晚,我和儿时好友在梦中奔跑。
秋收了,我们在故乡的晒谷坪上相互追逐,兴高采烈。突然暴雨袭来,我们急匆匆地拉起谷笪,盖住谷子。
雨来得急,垂直打在谷笪上,啪啪作响,持续不断,我心里着急,更是手忙脚乱……然后,就醒了。梦中有多欢乐,醒来就有多怅然。
此时此刻,凌晨2:16,我在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的民宿里醒来。耳边的雨声还在,外面是真的下雨了。
古人诗曰“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这家民宿在小学校舍基础上改建而成,窗外河边恰好就种着一排芭蕉。
大山深处的夜本是格外安静的,雨打芭蕉,噼里啪啦,格外清脆。窗外的雨,梦里的雨,重叠在一起,一时恍惚。雨歇,听得蛙声一片,身在闽北的我,仿佛回到了故乡闽西。
这样的乡村之夜,真是久违了。
九龙村
二
一夜山雨洗清秋,清晨,村里的空气果然沁人心脾。我沿着河边走,路的另一边是村民的菜园,蔬菜水灵灵的,上面抖着露珠,让人倍感亲切。村子的小路,我越走越熟悉,如走在回家的路上。
上午,我站在九龙村的观景台上,那种熟悉的感觉更加强烈。眼前的土厝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当地宣传资料上说,这是民间的“布达拉宫”。但在我看来,布达拉宫过于抽象和遥远。其实,在我们闽西山区,就地取材,夯土筑房,亦是如此,这土厝,分明是我的梦里老家。
白云青山下,武步溪水畔,金黄稻浪间,九龙村传统的土厝群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资料上说,这村子位于南平延平区和宁德古田县的交界处,元末明初时,天灾兵燹,民不聊生,九龙村的先民,为了寻找梦中的乐土,他们溯溪而上,逐水而行,终于在笔架山下选定了一方宝地。这里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先民们靠山吃山,用自己的双手,夯筑起一栋栋土厝,安居乐业。这些貌不惊人的土厝,冬暖夏凉,安全舒适,庇护了乱世的生灵,抚慰了惶恐的心灵。此心安处是故乡,从此,这就是家园了,一住就是几百年。
老房子与蜂巢
三
九龙村中,有3口老井,被称为“龙泉三井”。相传,当年迁徙到九龙村诸姓中有一支为闽王后人,他们依坡度平行而建了三口井,每口井呈长方形,口口用途分明。第一口井专供人们饮用水,人们从井中取水,挑水家用和生活用水,任何衣物、蔬菜不得放入井中;第二口井专供人们洗涤衣物、洗菜用;第三口井则专供清洗生活用具、农具等。这三口井,排列好像“三横”笔画,每口井中间水流的方向为王字的中间“一竖”,构成一个“王”字,表明闽王后人身份。
每年八月十五日,村民在清扫祠堂、祭祖的同时,还会举行“洗井节”。这一天,村民们把3口井彻底清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祖先。龙泉三井旁,有一排房子,这是大路坪客站旧址。历史上,九龙村是延平到古田的必经之路。当年,山民们挑着笋干、土纸、茶叶、蜂蜜,奔波在九龙村这条古驿道上。他们的目的地是黄田,到了这里,就可以改坐船到福州,换回布匹、食盐等生活日用品。交通不便的年代,古驿道上客来人往,很是热闹,也红火了大山深处的九龙村。
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公路、铁路的兴盛,让昔日的肩挑手提成为历史。水路运输不再成为首选。渐渐,人客不来,驿道被荒草淹没,客站被废弃,曾经川流不息的大山,成了封闭的“围城”。有人扔下田里的庄稼,离乡闯荡;有人跟着外面的潮流,盖起了火柴盒一样的水泥楼房;人们争着离开土厝,离开乡村,九龙村沉寂了下来。
四
好在前些年,一群城市里的人,在一位叫阮仪三的老人带领下,重新发现了九龙村。文物保护专家来了,大学教授来了,金发碧眼的外国艺术家也来了,他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唤醒九龙村,让沉睡的九龙村土厝焕发新生。
用阮仪三老先生的话说,以往我们在保护平遥、周庄时,是呼吁抢救古村、古城,当时的人们认识不到古村的价值;而如今,古村保护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这次重在保护乡村的灵魂,用外来力量进行活性碰撞。
天为幕,地为席,土厝就是艺术家们的舞台,他们在古村的各个角落,留下了他们的智慧和创意。土土的土厝和“洋气”的艺术碰撞,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废弃了20年的村礼堂,成了村民们最爱去的活动中心;以前不爱住的老房子,改成民宿,一到周末,就被订满;老井、老树、老驿道,都成了网红打卡点……最重要的是,离开的村民又回来了。他们发现,世代居住的村庄,在艺术的点化下,既陌生又熟悉,新奇而有趣。
人回来了,希望也带回来了,小小的村庄,生机勃勃。
我漫步在九龙村,看着熟悉的乡村风物,还有艺术家的作品。现代和古代之间,竟意外的和谐。
我知道,九龙村其实还是那个九龙村,但艺术的注入,让九龙村“活”了过来。封闭的山门被打开,吹来艺术的风。这样的村庄,是可以让更多人找到故园的感觉,毕竟,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是在乡村,田园牧歌、诗意栖居,一切皆有可能。
九龙村,就是一种方向。
田园风光
链接
九龙村,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距巨口乡政府5公里。整个村位于笔架山下,为福建省级传统村落。上百座土厝依山而建,历史年代从明朝到近代皆有。此地通用福州方言古田语系,宜自驾。
阮仪三是著名的古城镇规划保护泰斗。经他努力,促成了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2014年,成为首位荣获“亨利·霍普·里德奖”的亚洲人。在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5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它们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陈文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