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闽韵传情

一木一世界:黄清辉的木偶雕刻艺术探索

日期:2025-10-24 11:48 来源:《福建侨报》

| | | |
 
     黄清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一级/高级技师。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博览会金、银、铜及优秀奖,并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永久收藏,台湾多家著名布袋戏剧团均采用其作品。 

 

   
                                                                                                 ◀《九头美猴王》

    1985年,17岁的黄清辉在南安罗东镇振兴村开始了他的雕刻生涯。最初,他只是跟着当地师傅学习传统的平板木雕,主要雕刻一些家具上的装饰花纹。那时的他,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拿着刻刀在木板上反复练习各种传统纹样。命运的转折出现在黄清辉的父亲带回一个破损的木偶头,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这个旧木偶头,你伯伯找了好多人雕刻,都不尽人意。同样是用木头雕刻的,这种你也做一个看看?”这个偶然的机会,让年轻的黄清辉第一次接触到木偶雕刻这门艺术。“当时看到那个木偶头,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三花笑》

     黄清辉回忆道:“它的造型优美,彩绘生动,表情丰富,跟我平时雕刻的家具花纹完全不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开始雕刻这个木偶头。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他完成的作品竟然不亚于专业水平。这个意外的成功,让黄清辉对木偶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四处搜集各种木偶头的资料,反复揣摩研究。“那时候就像着了魔一样,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花在研究木偶头上。”渐渐地,他的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开始有人慕名前来定制。
  19世纪90年代初,黄清辉决定到泉州市区发展。他首先来到打锡街的锦绣庄木偶艺术馆参观学习。“看到江加走、江朝铉等前辈的作品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了。”这次参观让他意识到,木偶雕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钻研。

    
                                                                                                  ▲《桃面武生》
    
     1994年,27岁的黄清辉正式进入泉州锦绣庄刺绣厂,成为一名专业的木偶雕刻师。在这里,他有幸得到国际木偶艺术大师黄奕缺的亲自指导。“黄大师教导我,木偶头的灵魂在于细节处理,特别是五官的毫厘之差,就能决定整个作品的灵气。”黄清辉回忆道。在锦绣庄工作的5年间,黄清辉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不仅掌握了从樟木选材到植须上彩的完整工艺流程,还特别钻研“活目”技艺——让木偶的眼睛能够灵活转动。这段时期,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反复练习每一个细节。“有时候为了雕好一个眼神,要反复修改几十次。”
   1999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清辉决定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他的作品开始受到业内认可,台湾的收藏家和剧团纷纷前来定制。这一时期,他创作的系列作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
   到了21世纪,黄清辉的艺术创作进入黄金时期。2004年,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委员会授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他的作品《五虎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3年,《生旦净末丑》系列在第八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摘金。
  2013年10月,为参加厦门文博会,黄清辉决定创作一件突破性的作品。经过20多天的精心制作,《九头美猴王》终于问世。这件作品采用叠罗汉式的设计,在一块樟木上雕刻出九个猴头,每个猴头都能眨眼、张嘴。“最难的是让九个头的动作保持同步,”黄清辉说,“我试验了很多次才找到合适的机关设计。”这件作品在文博会上引起轰动,获得台湾木偶表演大师陈锡煌等木偶艺术表演界同仁高度评价。此后,他们都使用黄清辉的木偶雕刻作品。

    
                                                                                              ▲《齐眉旦》
  
    此后,黄清辉又挑战了更复杂的《十二头美猴王》,将传统“活目”技艺推向新的高度。
  如今,已经从事木偶雕刻近40年的黄清辉,面临着传统技艺传承的难题。“整个泉州坚持手工雕刻的老师傅不超过10人,”他忧心忡忡地说,“年轻人觉得这个行业太枯燥,收入也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黄清辉开始尝试将传统木偶与现代元素结合,让木偶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他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到各大中小学进行非遗展示和教学。值得欣慰的是,黄清辉26岁的儿子黄江毅已经决定继承父业。“我希望通过年轻人的视角,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黄江毅说。父子二人正在尝试将提线木偶与现代舞蹈结合,开发新的木偶表演形式。
  从农家少年到雕刻艺术大师,黄清辉用40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在机械化生产的时代,他依然坚守着手工雕刻的传统;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他坚持着“慢工出细活”的信念。正如他所说:“木偶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件作品。”在他的工作室里,年过半百的黄清辉仍然每天拿着刻刀,继续着他的艺术追求。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偶作品,不仅承载着闽南文化的精髓,更寄托着一位匠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坚守。  
   (张晚晴)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