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侨乡天地

守护“根”与“魂”

涵江区深入推进“侨厝赋能”工程 凝聚侨心激活“侨力量”

日期:2024-03-29 09:41 来源:侨报

| | | |
        莆田市涵江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发掘“侨资源”,深入推进“侨厝赋能”工程凝聚侨心,激活“侨力量”,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促保护 延续“新根魂”
  作为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的涵江区,有海外华侨华人80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涵江侨胞素来恋祖爱乡,他们事业有成后便会在家乡兴建融合莆仙特色和南洋美学的“大厝”。这些侨房成了纾解海外游子思乡、联结海内外同胞乡情的文化符号。
  该区成立由6个部门组成的区特色侨房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侨房普查和建档工作,对全区136处华侨建筑进行全面登记,建档造册。第一批列入涵江区特色侨房有20座,如印尼“银行家”李文正、商界“地产大王”黄廷方、“轮胎大王”林德祥等侨界名人的侨房。
  建档之后,如何有效破解侨房空置问题?该区创新使用权流转方式,通过捐赠、托管等办法,让侨房在活化利用中实现最大的保护。姚为祺故居是东大村最早的华侨私人住宅,风格简洁大气,保存完好。1998年,其子女将家宅无偿捐赠给村委会。如今,姚为祺故居被修缮作为“廉善传家”侨乡家风家训馆对外开放,吸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学习传承其“清清白白 不邪不贪 爱国爱乡 饮水思源”的好家风家训。著名侨领李文正将其位于江口新前村改建后的住宅,托管给江口镇侨联使用和运营。如今这里设立“关爱侨乡留守家庭服务站”,在服务留守老人、关爱妇女儿童、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文脉 激发“新活力”
  在推进侨房保护的进程中,涵江区除了秉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护老建筑,还在不改变“古厝”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内部利用空间,扬文脉丰富其用途,将侨房兴办成家风家训馆、华侨纪念馆、民俗馆、文创体验馆以及民宿、餐厅、茶室等多元活动场所,激发侨房新活力。
  涵西街道将陈训彝侨宅修缮建设成涵江联络站旧址革命事迹陈列馆,吸引大家来此开展党日活动,感受爱国侨领陈训彝家族良好的家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梧塘镇在程文铸侨厝举办“荔枝文化节”,通过央视频、新华云直播宣传,既搭建了荔枝文旅新平台,又弘扬了华侨历史文化。江口镇东大村充分挖掘侨厝的文创价值,通过文化赋能模式,让老侨厝在抚慰故人乡愁的同时,也续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凝侨心 汇聚“侨力量”
  侨厝赋能,留住了涵籍在外侨胞的“根”与“魂”,也最大程度把他们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涵江区坚持以侨为侨,发挥侨胞情系桑梓情怀,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归国华侨、中国侨联常委、省侨联兼职副主席陈玉树独创新时代古典家具新流派,作品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APEC峰会、迪拜世博会、北京冬奥会等,以古典家具记录时代大事、弘扬中华文化、传递时代精神。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会长方志忠创办的莆田餐厅,连续7年获评米其林一星餐厅,他在全球开设100家分店,为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寄托乡愁,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华美食文化。3月12日至17日,由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主办的首届“兴化美食文化节”燃爆狮城,吸引了众多莆田乡亲、当地居民和各国游客慕名前来参加。
  他们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献计出力。去年,95岁高龄的力宝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文正携夫人回乡考察,深入涵江区木兰溪滨海产业新城,与涵江区领导共谋家乡发展,亲自为莆田学院“李文正图书馆”揭牌并做专题讲座,激励广大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与作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涵籍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海外社团和国内侨资企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5亿元之多,为推动涵江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涵江区累计签约引进侨资项目11个,总投资10.58亿元。 (林亦霞 林强)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