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的一条小巷深处,林后社薛氏宗祠静立其中。12月6日,小巷变得热闹起来,印尼中爪哇薛氏族裔委托思明区滨海街道侨联名誉主席陈有理将薛氏族谱等资料送至厦门林后社,林后社薛氏族裔以腰鼓队迎接,并举行了焚香祭祀仪式。
故事的开端要从4月7日陈有理收到一条微信寻根信息说起,这位虽已退休却依然活跃在侨联工作一线的热心人,在19年前创建“有理寻根”团队,截至目前,他们完成了75批华人的寻根任务,足迹遍布福建省70多个村庄,处理国内外邮件2000余封接待243人次,帮助数不清的华人家族找到了回家的路。
此次寻根的主人公是一位广州印尼归侨郭荣礼,其外曾曾祖父薛辉仕于1814年从厦门林后社下南洋,当时年仅15岁。经过200多年开枝散叶之后,薛氏族裔与祖籍地失去联系。从中国故土带到南洋的族谱散失到多处,加上当地续修族谱里记载的祖籍地已经变成用印尼文的拼音标识的闽南语村名,祖先来自中国何处对所有家族后裔来说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
收到寻根求助信息之后,“有理寻根”团队迅速行动起来,“闽南语十里不同音,这支薛氏族裔到印尼后口音又有演变,破译难度极大。”陈有理笑称自己像个密码破译者,但她从未放弃,厚厚的笔记本上满是密密麻麻的译文和翻阅典籍的痕迹。
在当地侨联的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线索逐渐清晰。最终,锁定了厦门市湖里区林后社。当陈有理抚摸着“林后”石碑,激动地将照片发给寻根者时,那份喜悦仿佛穿越时空。
更令人感动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印尼薛氏后裔Aryamaitri Mahasthavira和Stanley Milikan开始收集失散在各处的族谱并加以整理。虽然他们不懂中文,但他们觉得族谱至关重要。郭荣礼说:“只要薛家族谱可以返回家乡,我们都很感激!也完成了几代人的嘱托!”
此次回归的族谱资料内容丰富,包含了厦门薛氏始祖薛令之(开闽进士)及后世子孙薛沙、薛德辉、薛舜俞(南宋绍熙元年进士)、薛舜庸(南宋绍熙四年进士)等人物生平事迹,以及完整的薛氏族谱(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印尼文)。其中,民国时期的金门薛氏族谱部分,当场经视频沟通确认,与金门珠山村薛氏族谱完全吻合,“金门薛氏立即请林后社薛氏复印给他们。我们太开心了。”陈有理说。
这本珍贵的族谱不仅连接了海内外薛氏宗亲,还带来了另一个惊喜。林后社的薛氏族谱在民国时期丢失,宗祠柱子上受损的诗句长久以来只能靠猜测补充完整,如今因这份族谱得以准确还原。
据悉,这份族谱已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陈有理寻根工作中第三次收到从海外送回的族谱。族谱的回归,不仅是华侨华人恋祖爱乡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