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每一位旅居海外侨亲内心深处的共同期盼。近日,马来西亚侨亲李重庆兄弟带着80多岁的父母回中国寻亲,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当天就收到寻亲信息的回复,一天内就找到了故乡的亲人。
“这次回来很兴奋,圆了父亲和祖父的寻根夙愿,还见到了家乡的亲人们……”在泉州南安市石井镇菊江村,李重庆兄弟俩和父亲李福胜难掩内心的激动。
记者连线已经从福建回到马来西亚的李重庆,听他讲述此次回乡寻亲的故事,以及这份跨越重洋的血脉深情。
不到一天寻亲成功
90多年前,李福胜的祖父母一起下南洋打拼,早期与老家的亲人还有书信往来。后来,由于时局动荡,老一辈人相继离世,逐渐断了联系。“爷爷和父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烙印在我们这些后代的心中。”李重庆说,如今,父亲年事渐高,寻根祭祖的愿望愈发强烈。为完成父亲的心愿,他们兄弟俩带着父母踏上了回乡之路。
“我们只知道故乡在一个叫‘泉州府四十五都’、村名带‘淗’字的地方。”李重庆说,虽然他知道“泉州府四十五都”就在南安石井镇,但并不清楚具体是哪里。于是,他的向导朋友就建议向石井镇政府寻求帮助。
李重庆兄弟带着父亲从厦门来到石井镇政府求助,恳请他们帮忙寻亲。
“当时,李福胜向我们提供了他爷爷李秋雨、父亲李清吉的名字,以及父亲曾提到的旧地名‘淗’。我们就确定了是曾用名为‘淗江村’的菊江村。”石井镇侨联常务副主席郑建南告诉记者,为了准确找到李福胜老家的亲人,他们立即联系菊江村村委会帮忙发布寻亲消息,寻找线索。
“他们能提供的只有祖孙三代人的名字,没有地址、其他亲人等信息。我们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先翻阅村里的华侨档案等史料,但一无所获。”菊江村村干部李忠礼说,当天父子三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村里,“他们走走看看,还吃了家乡的美食,很是开心。”
巧的是,此前,菊江村因修族谱建了一个“李氏族谱普查群”。李忠礼便把寻亲消息发在群里。看到寻亲消息的乡亲李再新,回忆起曾听长辈提过“李秋雨”的名字,便把线索告诉李忠礼。经过仔细对比,最终确认了李福胜是菊江村李氏的后人,且在乡亲李福辉的牵线下,找到了李福胜的亲人李俊辉一系。
“没想到在镇、村侨联的帮助下,一天时间就帮我们找到了家乡的亲人,真是又惊讶又感动!”李重庆说,一开始他们只想带着父母亲回到福建,一边旅游看看中国的人文景观,一边寻找线索。
跨越国界续写百年亲情
寻亲成功后,次日,李重庆兄弟俩带着父母再次来到了菊江村,两地亲人迎来近百年的首次正式见面。
“欢迎回家!”“我们的曾祖父都是李秋雨。”“按辈分我要叫你堂叔……”一进李俊辉家门,亲人们便热情地围拢过来,李重庆父子三人满面笑容,用一口流利地道的闽南语与大家亲切交谈,整个场面洋溢着浓浓的温情。“终于踏上祖辈的故土,没想到家乡的亲人这么热情、亲切……”李重庆拍了很多视频、合照,记录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时刻。
当天,李福胜领着妻儿到祖公厅给祖辈们上香,正式认祖归宗,眼里透着藏不住的喜悦。“听说我们李氏宗祠正在翻建,叔叔李福胜还当即乐捐1万元,支持家乡的建设。”李俊辉告诉记者。
“以前,家乡对我们来说,只是父亲口中常常提起的一个地方,遥远且模糊。现在,家乡终于具象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家乡的温暖和归属感。”踏上这片思归之地后,李重庆不禁发出感叹。临别之际,他和宗亲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定今后常来常往,共同维系这份跨越国界的亲情。
“我们的祖宗、我们的根都在中国,我们一定要把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延续下去。这次回马来西亚之后,我们也会整理一份家谱,带着孩子们回家乡看看,让更多的旅马侨胞了解故乡的发展变化。”李重庆说。
(庄树鸿 郑雅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