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图》
▲《浮云捲碧山图》
▲《江山多娇图》
▲《旭日东升春和锦明图》
康明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书画委员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欧洲福建侨团联合总会艺术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书画院研究员,牛津艺术学院、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等中外多所美术院校客座教授。曾先后获得“文化部首批艺术人才”“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使者”“中泰文化艺术终身大使”“中新文化交流使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的千古名句,道尽无数山水的衷肠,汗颜了后世多少山水画作。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传统,也因此超越古人几乎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尤其青绿山水,非常容易画得流俗。青绿山水作为传统山水的一种,在唐代确立了基本创作特色,两宋年间形成金碧山水和大、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民国时期,画家定润格,往往青绿山水定得很高。一是因为材料贵,画好很难。二是,青绿山水历来是市场上很受藏家青睐和追捧的画品。因此,在当下的语境下,青绿山水要独开一路,真是不易。
我原以为康明义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家及策展人和书画鉴赏家,早年更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曾有报道称他是艺术界的多面手,却对传统水墨是不涉猎的。没想到有一天,当他的十几张山水作品在我面前打开,铺面而来是那山排山倒海般的威压,那水奔突狂啸的肆意,我似乎觉得浪花溅到我的脸上,凉凉的,还有点疼。打开来细细品味,或远或近地观。满幅的构图、立体的透视感、纵深的空间感、细部的纹理笔触等等无疑这是油画的技巧。而构图的留白和画面呈现的韵味,毋庸置疑又是中国的。更难得的是,青绿山水非常容易成为行画,然则,康明义的山水既避免了大青绿山水的艳,又舍弃了小青绿山水的拘谨。
这样一来,画作呈现出的面貌既有大山大河咫尺千里的磅礴气势,又不失山山水水素然无华的温润浑朴,品之陶然忘我,更感到自然之广袤宏阔,生命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而画作之悠远意境,更加山水之外的艺术家胸怀天下的大气和豪情。
中国山水画所展现出山水的灵性之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瞬间的感受,凝聚在笔墨间。笔墨情怀在山水间流泻,于是,画面颜色的探索和画面气韵的阐述,成为康明义青绿山水画作的要义。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改变笔墨的表达,其实是对艺术家胸襟的考校和语言开拓的检验。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全新的笔墨,是艺术家作品里闪耀的璀璨灵光。而与灵光息息相通的是艺术家内在的人文情怀和时代情感。
中国山水绘画,讲究的就是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康明义是福建人,其青绿山水作品却一扫江南山水的清秀有余豪爽不足,倒颇有些江河山川的苍莽霸气。这跟人的气质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据我所知,康明义为人处事素来豪侠仗义又不失温柔细腻之一路。笔下能出此格调的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康明义的山水作品里,他深谙色彩的纤秾适度和搭配技巧,在用色上他是有招法的,既大胆创新又控制得当。青绿山水的昂贵之处在于用色,败笔之处也在于用色。着色过之则流于艳俗,不足则失之于薄佻。他从不随便用色,而是根据画意表现的需要,然后利用水的把握和控制,表现出色彩的浓淡干湿变化,从而达到靓而不妖、温而不火的清越效果,更兼之干净利落晕染有度的画风,从而至达作品的苍意沛然和雄浑画境,读来心旷神怡神思清朗,一扫心中阴霾。
山水之妙,在于对艺术家自身的投入和体悟。心中所思所想不经意流露在笔端,一览无余。康明义的山水作品,是一种对山河魅力的展示、洗礼和膜拜。你能感受他的一气呵成的痛快淋漓和细致婉约的幽幽情怀在交织纠缠中呈现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近景、中景、远景,无论高山、峻岭、平川,都在他心中视野里。
他似乎就站在某个山巅,眺望、凝望。他似乎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宋人的视觉表现、元人的浑厚笔墨、黄宾虹的华滋苍润,他内心蓄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对传统艺术的冷静思考。他那些或粗放或柔和的线条和色彩,就这样浓重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神。在此,山水美景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胸臆得舒。而观画,其实是体验艺术家的情感的过程。在康明义的画作前,一切语言都显得多余而苍白,你只需慢慢看细细品深深悟。
一直以来,山水作品其实充满了挑战性,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重新诠释或者对自然的被动的描摹,更是对自然的一种思考和客体转换的心像。山藏钟灵,水蕴毓秀,水乃山之魂。山水的真实和愉悦其实存在于超然万物的心境的神往。绘画昭示自然的生机,人类的冥思凝结在画面上。寄情山水间,笔墨点醒了山水。 (贺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