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明油画作品赏析
▲《渔港》
▲ 《那潭浅水》
▲《田野》
▲《园·情》
吴秋明,福建省连江县人,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进修,现为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家、北京油画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会员、一山美术馆馆长。作品多次参加各类画展并获奖,被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吴秋明的画风可以曰三:其一曰气韵生动。生动,简单地说就是形式生动,形式又有两个因子构成:“内形式”与“外形式”。吴秋明的油画我们说他生动,指的是内形式栩栩如生、活显,他的画不单单表现在用笔用线以及用色、构图等的生动性,不单单表现在长、宽、高、深,比例、结构这些形于外的“形式因”,而主要是指它的内在形式的生动活泼及其总体表达的机智与鲜活,他的画节奏、旋律十分优美,在表达上如歌如咏,表达得轻轻松松,不多著一笔,诚可谓“笔不周而意已全”。他的田园风景《淡淡的水泊》就是一个例子,笔简意周,充分表达出画家对田园自然内在形式美的感悟,节奏铿锵,旋律跌宕起伏,他的画常常是不可多得的田园小诗。其二日色彩基调把握得好。好些画家不懂这个,不重视色彩基调的处理,所以画得“花”、画得“乱”,没有统一的气氛,甚而至于杂乱无章,星星点点,形不成统一的气韵。就大自然的色彩而言,天的色彩是主宰,在这个“主宰”之下,万物的色彩必然统一于“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是定理、常理,其所以然者,就是画面必须有色彩基调的处理。中国山水画有“浅绛”“青绿”之分,这里的“浅绛”“青绿”便是基调。秋明对色彩基调一事颇有调究。他的画有的浅绿,有的鹅黄,有的赭红,都有统一的基调,都有情绪的表达。德加说过“色彩是自己的,加一点自然的就可以了”,秋明作画正是这样做的,色彩的基调是他自己的,是他为表达一种情绪和诗意对景生情而设。然后再加上他在写生过程中即景直觉的自然色彩信息,通过他作画实践中的灵运和整合,最后形成画面生动的色彩统一效果从而达至画面如诗如咏的气氛。其三曰刀笔并用。他的作画特点是既用刀又用笔,当然“主要是用刀”,百分之八十是用刀作画,用笔的时候少。他用笔的时候往往是必须精雕细刻的时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至于用刀,他刀法娴熟,可以用刀画山石、画细细的树枝,这样一来细细的树枝就表现得十分刚劲,画山石的时候能充分表达山石的质感即其山脉的走势。用刀有方的感觉,用刀不腻,有通透活脱的味道,于是乎,他的画意画形皆十分通透活脱有灵气。作画的人谁都有这种体会,用笔来回多次造型设色,虽然远看有形有色,但近看总是有些腻,秋明的油画没有这个缺失。
我也想说说秋明油画中的“飞白”。
“飞白”本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术语。中国山水画的“飞白”是意到笔不到,是用留白来表达水色、山光以及云烟的一种技法。一般来说油画是厚涂,是反复制作,不大可能留白,当然间或也有留有底子没涂满的地方,但这往往是偶然为之。但秋明油画中的“飞白”则大有不然,他是常常留白、处处留白、每幅留白,换句话说他是以“飞白”技法来写景、造型。而且他留白的地方往往是极需塑造的地方,例如山石、树干的描写皆多用“飞白”技法来表达,他画水画大海也用“飞白”,他用“飞白”的技法恰当地表达出海面上粼粼闪烁的光波;他还用“飞白”的技法表达山石、树干上闪闪烁烁的光感。所以他的画不仅通透而且往往显得光艳欲滴。用秋明的话说“我把画布做为一种材质语言来表现”,我看这是他在观念上的一种超越。
我认为作为一个画家应该具备两种气质,一是诗人的气质,二是能工巧匠的气质,两者缺一不可。据说吴道子可以信手画圆,不逾规矩;而毕加索、马蒂斯、维亚尼则可以用几笔单线把人体、鸽子画得形神毕俱;叶浅予先生也是,他可以用一根线把一个朝鲜扇舞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没有极端高超的笔头子工夫哪能办得到!所以,能工巧匠的工夫在画家这里也十分重要。当然没有诗人的情怀,没有诗人的学问,没有诗人的灵感,没有诗情画意也不成。人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一事是大学问。吴昌硕是任伯年的学生,两人的书画都好,但吴昌硕更胜一筹,原因就在于吴的学问更大。总而言之画家必须有大学问,大修养,大的旷世情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孔子告诉我们首先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问题,观念解决了,大学问的第一步也就解决了。解决了大学问,还要进入实践的范畴,艺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求新求变求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秋明如能像现在这样劲直地走下去,“忍力精进,如镕金聚”,求索不止,笔耕不止,创新不止,一定会登堂入室,终归大涤!
(作者李伦,教授、著名油画家、美术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