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闽韵传情

指尖艺术谱写最美华章

日期:2024-11-01 19:12 来源:福建侨报

| | | |

郑平芳,福建柘荣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非遗项目剪纸福建省级传承人,第一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剪纸作品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中国海峡工艺品评比金奖、中国海峡工艺品评比金奖等荣誉。

柘荣剪纸始于唐、盛于清,最早是由民间刺绣的底样发展而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5年,柘荣剪纸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柘荣,几乎家家有剪纸、户户会剪纸,从婚嫁、小孩满月到“大生大礼”,或装饰窗户,或为饰嫁妆,覆盖于箱、笼、枕、被和坛口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剪纸元素。“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是对柘荣剪纸的真实写照。柘荣也因此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盛名。

一代代的柘荣剪纸艺人,擅于从现实生活中剪裁趣味,并通过对历史题材的提炼,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剪纸作品。执着投身柘荣剪纸30余年的郑平芳,更是赋予剪纸“恣意”“洒脱”的艺术质感。

1972年出生的她,跟着被当地人称为“第一绣女”的外婆,耳濡西竹岔革命故事、目染外婆的剪绣花儿绝活,伴着“中华慈善村”仙岭村奶奶的言传身教,另有“中华巧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秀莹和王描眉二位大师的谆谆教诲,铺实了她热爱祖国、酷爱传统、钟情剪纸、谦卑行善的基石。

为了练好刀工,一幅图案她能重复剪数十遍;为了完成紧迫性任务,她日夜兼程,双腿盘坐,经常和着红纸屑睡着……在继承老艺人技法、风格的基础上,她积极探索用各种颜色、各种材质剪刻,开发套色剪纸、多层剪纸、立体剪纸,融入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技艺,还将剪纸与传统文化结合,使剪纸作品内蕴的传统价值越发深厚。“剪纸是扎根传统的文化艺术,表现地方特色、传播民间文化,是我们剪纸人应该守的正道。”她的获奖作品《医宗药祖》《中华绝技——霍童线狮》《妈祖林默》正是她守正创新的最好体现。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她以“弘扬传统艺术,培育剪纸人才”为己任,潜心研究工艺美术剪纸,让剪纸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带头打造了平凡筑梦——“富溪剪纸体验馆”和“鸳鸯头村剪纸传承站”,“平凡筑梦——柘荣剪纸进社区的传承活动”成为了福建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为了让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郑平芳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开足马力。当学生以为剪纸只是一张图时,她以立体剪纸,让作品“站”到学生面前;当学生以为剪纸只是红色的时,她以套色剪纸和多层剪纸,让作品美得像一幅色彩多样的油画;当学生认为剪纸和自己的学习无关时,她带着中药学专业学生观察中草药的特征,再剪“中草药"……

明月清风剪上出,苦心凝处百花开。正是秉持着这份热爱与执着,身为教师的郑平芳,培养了6名工艺美术师、3名助理工艺美术师和5名剪纸高级工,有的走上幼教工作岗位,有的专职培训初、中级剪纸能手,有的走出国门在新西兰等国家普及弘扬柘荣剪纸技艺。

提到郑平芳,不得不提她的公益剪纸情怀。

学生小金幼年被开水烫伤,落下重度残疾;学生小炟年幼时因高烧双耳失聪……

郑平芳教他们设计剪纸,让他们掌握剪纸技艺,又将他们带到公益传承剪纸活动前台,“一点一点地把他们带进阳光里”,帮助他们找到人生前行方向。小炟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成为柘荣一中剪纸社团和职校竹刻社团的外聘教师;小金被评为柘荣县第一批“农村实用剪纸人才”;腿脚不方便的谢霞玲和仙岭的郑住先后在宁德市残联举办的剪纸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她带过的残疾学生已超过30人。透过指尖,流淌着郑平芳那不动声色的浓浓的仁慈与爱心。

认识郑平芳的人,总是被她身上“不宠不惊,不浮不躁,沉着而又潇洒,严谨而又雅逸”的气质折服,郑平芳仿佛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归宿,坚持以高超的剪纸技艺、强烈的责任担当、深沉的慈悲之心,创造美、传扬美、融合美,书写非遗传承人的最美华章。“剪纸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尽自己所能,推动‘柘荣剪纸’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开得更加鲜艳。” (黄陈珠)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