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方言与传播
泉州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即“五色话”)和俗谚(即俗话和谚语)等,皆源于民间口语。人民群众往往喜欢用形象化的诙谐的语言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因此,熟语的这种土生土长性自然也就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通俗易懂的惯用语
柚柑命(生活苦涩),头路直(事情直截了当),大嘴斗(爱说闲话),请带辞(请辞),偷食步(不按规矩做事),无头神(做事不用脑子),一粒一(交情深),出否谱(出馊主意),否剃头(难以对付),大相狗(没礼节),三八气(女人气),胡溜漂(行事马虎)。
泉州话惯用语还有一种组合,即将三个语义接近的语素合成,表示一个特定的含义,抽象性较强,这是普通话中少有的。例如:酸辣醋(调味品),食穿用(衣食住行),咸酸甜(蜜饯),碗碟箸(餐具),被铺席(铺盖),笔墨砚(文具),食跋佚(吃喝玩乐),紧捷快(飞快;迅速),乌焦竭(干瘪;瘦黑),挨吹唱(吹拉弹唱),舂摃拍(打架),枵寒饿(饥寒交迫),顿跋坐(屁股重重地跌在地上),又佫再(又;再)。
诙谐风趣的“五色话”
歇后语,泉州人称“五色话”。这是因为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话”称之。“五色话”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比喻形象,表意生动,例如:竹竿揾屎——长兼臭(讽人说话啰唆),老猴骑羊羔——呣成人,呣成马(讽人不成体统);二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例如:竹竿尾缚尿燥布——大曳(讽人过分宣扬自己),胡蝇戴龙眼壳——勘头勘面(讽人不知深浅)。
“五色话”产生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体现了泉州人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总体说,“五色话”大概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对民间传说的提炼。例如:“岳顶嘉礼——输输战甲赢”。这句话讲的是旧社会,泉州东岳山东岳庙常有人来虔诚礼拜,祈神设醮,乞求庇佑。庙内设有“嘉礼”(即提线木偶),专门让善男信女雇来演出酬神。这些演员多属少年学徒,大多胡乱应付一番,戏中输赢自己说了算。后来这句话被用来讽指有错不认账还硬要争辩的人。
二是对风俗习惯的引申。例如:“奏魁游普度——直寥寥”。奏魁,泉州旧铺名,在清真寺至青云路一段。农历七月泉州人时尚大做普度,这条街巷因之十分热闹,但因街面又直又短,终是无法满足游人的兴致。此语喻条件不够,无可奈何。
三是对生活现象的概括。例如:“鸭仔落水身就浮——事到便直”。鸭子天然就会游水,喻指事情会有好的结局,不必惊慌。
形象生动的俗谚
俗谚指俗话和谚语,是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口中的关于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固定语句。它们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有相通之处,都是在民间流传的、通俗易懂的、富有警醒语义的定型的句子,故而可统称俗谚。泉州方言俗谚通过生动活泼的言语形式点破事实真谛,或者刻画行为、状态的形象,所以能给人以浅显易懂、形象洗练的感受。
泉州方言俗谚概括起来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押韵上口,流畅回环。例如:清明谷雨,寒死虎母(指这两个季节气温还很低);山顶鹧鸪獐,海底马鲛鲳(四种最佳的山珍海味);佛靠扛,人靠装(菩萨靠人抬才显灵,人靠装扮才好看);厝内无猫,老鼠跷脚(群龙无首,一切无序)。
二是形象生动,明快简练。例如:济牛踏无粪(济:多。意同三个和尚没水吃);白白布染甲黑(被冤枉,被诬陷)。
三是涵义丰富,耐人寻味。例如:食呣值睏补(吃饭不及睡眠重要);钱呣趁,猪哥做马骑(趁:赚。意即不为势利所屈);一罕过三冬(一瞬间就过了三个冬天。喻指时间不等人,宜趁热打铁)。
泉州俗谚非常丰富,而且源远流长。大多数谚语都有它的来源,分析这些来源,可以透视泉州独特的文化特色,展示文化名城的历史风采。泉州俗谚大概有五个来源。
其一,对本地区自然气候变化和农事生产进行预测的农谚。例如:
春寒雨那溅,冬寒雨四散。一日北风三日雨,三日北风无水戽。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凋土,六月火烧埔,七月水流芋。雨沃上元灯,日曝清明种。六月雾露,番薯较贵芋。
其二,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以及泉州当地的真人真事中演化而来的谚语。例如:
“跋输九谤台湾反”。这条俗谚讽人为掩盖事实真相,故意捏造原因。泉州话“跋输九”指赌博赌输了。前清时期,泉州人赴台湾谋生者甚众,其中许多人都去参与赌博,及至盘缠输光,才狼狈回泉。回来后常骗人说在台湾做生意赚钱很容易,只因台湾反乱,才使本钱亏尽。后来人们以此语揭露那些欲掩盖失败真相的人。
其三,泉州俗谚中,有许多是与泉州各种宗教活动及泉州的风俗习惯有关的,这些谚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泉州的社会生活。例如:“摸着鼻食百二,摸着目食百六”。在风景秀丽的泉州清源山,有宋代石刻太上老君的坐像,身高五米多,是全国罕见的道教石刻艺术品。由于它体形高大,要摸到它的鼻子和眼睛很不容易。因此人们以此语形容理想境界,不易达到。
其四,泉州俗谚大量的是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体验的总结,有些还体现了侨乡的特色。这些民间谚语大多语言洗练含蓄,比喻确切生动,生活气息浓郁,饶有兴味。例如:“青瞑鸡啄着一尾虫”。泉州话“青瞑”意即瞎眼。此谚比喻事情凑巧,侥幸碰上了好运气。常用来说明事情的成功出人意料之外。
“相尊食有偆”。泉州话“偆”是剩余的意思。此谚指互让有余。
“十嘴九尻川”。泉州话屁股叫“尻川”。这句话指七嘴八舌吵闹不休,意见无法统一。
“死死六工尺,豆干菜脯䖳”。泉州旧乐谱(如南音)称“六工尺”。此俗谚指饭菜天天相同,不会变花样。讽人死脑筋,没有半点创新精神。
“一白荫九水”。泉州话“水”即美丽。此谚指皮肤白皙能掩盖其他相貌的不足。喻指主流好可掩盖枝节的不足。
“一下传,到台湾;一下谤,到吕宋”。“吕宋”即菲律宾。此谚喻指重大新闻传播迅速。
其五,泉州是古代南音、南戏的保存地,泉州的梨园戏、嘉礼戏(即木偶戏)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极为深刻,泉州方言一些俗谚就直接借用戏文。另外,一些戏曲故事和古典名著的人物等往往也在泉州俗谚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食曹操糜说刘备话。”泉州话“糜”指稀饭。此谚讽喻人吃里扒外。
“食饭三战吕布,作穑桃花搭渡。”泉州话“作穑”即干活。此谚讽喻人好吃懒做。
(作者: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二级教授,福建师大博士生导师,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研究专家。吕俊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