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侨乡历史文化情况以及下一步保护发展工作计划的报告

2017-10-27 15:31    来源:    字号: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海口镇牛宅村则是福清市的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共有华侨华人3600人,约占现有全村人口55%,主要侨居在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并产生了林绍良、林国民等一批在侨界富有影响力的侨领。作为众多华侨华人的故乡,经过几代海外乡亲的引领、推动、建设,目前牛宅村形成了融本地乡土文化与海洋文化于一炉,涵盖华侨历史建筑、侨捐公益工程、涉侨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侨乡文化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牛宅村侨乡历史文化建设成果,形成影响和辐射,推动福州侨文化建设,拟将该村作为“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试点”对象进行申报。现将该村侨乡文化情况及下一步保护开发计划报告如下:

一、著名侨领及对家乡贡献情况

(一)华侨捐赠公益事业1989年,著名侨领林绍良和林国民合捐240万元修建了融城至海口的元华路;1994年林绍良发动海外乡亲捐资4亿元兴建亘古未有的闽江调水工程,彻底改变了福清缺水的历史面貌,也为福清成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打下基础。

林绍良先生多年以来以先严“元载”的名讳或三兄弟联名在牛宅村,在海口镇,在福清范围内捐赠兴建的学校、医院、码头、桥梁、道路、一都溪引水、闽江调水、开发旅游名胜等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设施大小项目近百个,总金额达4亿元。其与海外华侨联手创办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元洪投资区”,在家乡牛宅创办了“元载工业村”,为福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故乡文化的传承。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非常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他们秉承先辈意愿,为祖籍地发展积极贡献。

林绍良先生的儿子——印尼三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林逢生秉承父志,造福桑梓,先后捐资200万元建设一期占地55亩的江滨公园项目,提高了村休闲娱乐配套设施;捐资380万元拆除养殖场,改善了全村生活环境;捐资300万元建设了村委大楼提高村文化建设;捐资1500万元继续维护、修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岩风景区二期工程;捐资2700万元支持元载小学的二期建设;捐资850万元建设元载公园;捐资2亿多元建设福建省重点工程项目——华侨公园,旨在继承和弘扬其先父的恋国爱乡、重情尚义、报效桑梓,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015年开始,每年捐资50万元作为学校奖教学金,捐资170万元作为全村老年人的养老金。

二、涉侨历史建筑及其价值

(一)林绍良先生及其祖居。林绍良先生的祖居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三间排平屋。1951年改建成硬山顶转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二间的2层楼房,门墙底座浆砌磨光花岗岩,上部铺贴红砖,古色古香,朴素大方;20世纪80年代,林绍良又将其改建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歇山顶(俗称斗笠盖式)别墅,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2001年在右侧又建了一座结构相同的别墅,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两座别墅红墙朱瓦、华美雅致。主体四周,空间宽广,围墙内有花圃,外辟有公园,花草苗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颇具园林雅韵。

林绍良故居

(二)林国民先生及其祖居。著名印尼侨商林国民祖居建于民国初年,原为二层六扇木瓦结构,建筑面积220平方米。1972年,改建成三层石混结构楼房,总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在牛宅这样的侨贤祖居并不多,将其保存下来,一方面对侨贤是一种尊重,更是对正在为家乡和国家作出贡献或即将作出贡献的人的一种认同、鼓励和承诺;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侨贤为家乡和国家所付出的,给一间普通房屋赋予了人文价值,后人可以从中感受到先贤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他们身上的优异品质。这对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意义。

(三)福清海口桥——宋桥。建造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福清海口镇龙江桥古称“海口桥”、毗邻牛宅村,桥长约480米,桥宽5米,两旁有石构扶拦,由39座船形石墩构成,是福清最长的古石桥。由于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民国的400年间,累代修葺,平均每二三十年大修一次。当地乡绅,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捐款捐物进行维护。目前虽已历900年风雨侵蚀,海浪冲击,依然坚实如初。福清的母亲河龙江在此入海时,江宽5里,水深5丈,每逢涨潮,波涛滚滚,汪洋一片,千百年来造福两岸民众,旅居海外的福清籍乡亲无不知晓,享誉海内外。

(四)福清弥勒岩——元佛建于1341年的福清弥勒佛石造位于海口镇牛宅村,高9米,宽8.9米,厚约8米,是依整块岩石自然形态就地凿成。石佛盘腿坐地,坦胸露脐,腿、腰上还雕有三尊小罗汉;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型神兼备;其石质、规模和雕工艺术之精美,经国家文物局认定,该石佛为全国最大的立体石刻弥勒佛像,199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华侨林绍良先生先后捐资近2000万元对此文物及周边配套景观进行保护和重建。

瑞岩山风景区——弥勒佛石雕坐像

(五)元载大桥。位于海口古桥下游1.2公里处的元载大桥,是著名侨领林绍良于1991年捐资1637万元兴建。桥长654米、宽12米,其中主车道9米,两边行人道各宽1.5米。桥下满足单艘500吨海轮通航要求,净高通航水位4.66(罗零)以上7-8米,净宽33.2米。大桥建成后把元洪投资区与龙高半岛连接起来,并成为元洪投资区通往江阴下垄码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该桥的建成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是对具有千年历史的“海口桥”有效地保护。

三、涉侨非物质文化

牛宅浓郁的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林绍良与林文镜捐款30万元资助《福清市志》出版发行,资助《海口特志》、《海口续志》、《瑞岩山志》的点校、整理和刊印;赞助出版福清文化人搜集整理的《玉融古趣》、《福庐灵岩志》、《瑞亭村志》等书出版;还捐助福清文化馆出版《融霞》杂志和融光诗社诗集等文化建设。流传在民间的戏曲、歌谣和喜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村民爱好闽剧,尤其是老一辈人。在牛宅村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也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除夕、春节放鞭炮、舞龙灯;元宵节挂灯笼、办庙会;中秋节赏月、吟诗、吃月饼、烧瓦塔、摆鳌山等庆祝活动,无不为当下增添了热闹无比的喜庆气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文化活动中心

四、侨乡历史文化保护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侨乡历史文化保护有力。福清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及时告知海外乡贤,提出改进保护措施;对于历史悠久、有文化保护价值的,积极会同海外乡贤共同做好维护工作。为不让这些文化遗产在乡村开发建设中遭到破坏,均配备了专人管理,绿化维护人员及环境卫生人员,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同时牛宅村还加大侨史文化制度建设,加大风景区的绿化量,严禁开山,采石,毁林造地,严禁在山水体及其控制保护的地段修建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侨乡文化建设规划。目前牛宅村的侨乡文化建设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开发不够、侨味不浓、缺乏主题、建设队伍比较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烘托侨乡形象,提升侨乡知名度,牛宅村将对侨乡文化建设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开发和利用,让侨乡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布局、房屋建筑、群众生活、旅游景点中,把停留在文字表述上的侨乡文化变得更有灵性,更可观、可读、可悟,从而烘托侨乡形象。

2)广泛收集各类侨情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老一代华侨华人的扶持和鼓励下,华侨新生代正在崛起。为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侨情资源,我们将在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拉开多层面、多渠道的侨情调摸网。以调查为基础,做好补缺补漏工作,做好重点华侨人士的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加强与新华侨及其亲属的联系,完善牛宅村侨情资料库,确保侨情资源、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全面。

3)大力打造侨文化旅游业。唯有不断助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才有活力和生命力。牛宅村将加强侨乡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华侨公园、瑞岩山风景区、江滨公园、东岳山森林公园、元载公园等二期建设项目中投入诸多项目,华侨公园,瑞岩山及登山路径等旅游景点相结合,打造5A级旅游风景区,建成后可与周边旅游景区海口古街、古桥,南岭大姆山等景点形成海口周边一日游的旅游路线,从而提高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4)创新侨乡文化展示方式。一是拟在村委大楼二楼建一间侨史展馆,将牛宅侨贤远洋海外的创业历程,通过照片、影像、物件等形式展示给每一位来到牛宅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牛宅爱国爱乡的侨贤们。二是在建的华侨公园设有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5个华侨园,建成后可以展示各个国家的文化及风土人情;华侨公园的主体建筑林绍良纪念馆设有实物展厅、文献资料展厅、东南亚华侨历史展示厅、多媒体展厅,建成后将成为展示融籍华侨华人创业史的重要窗口和海内外青少年爱国爱乡的教育基地。三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牛宅村民全方面了解侨乡文化。四是通过学校组织开展“侨乡历史”、“爱国教育”主题班会,加强融籍学生对侨乡文化知识的情感教育等形式,让侨贤的故事不被遗忘,使侨乡文化源远流长。

华侨公园透视图(省重点在建项目)

2016年牛宅村被评选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示范村;2017年牛宅村又上一层楼,取得福清市精品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代新村的国家级桂冠等荣誉称号……

今后福清市将更加积极去探索侨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不断创新侨文化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侨力资源、着力服务侨乡百姓,凝聚海内外乡贤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将牛宅村打造成侨文化建设的示范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