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街道涉侨历史建筑介绍及说明

2017-10-30 15:37    来源:    字号:    
1、三立楼

位于集美街道嘉庚路57号。为一字形排列的三座楼房的合称,坐北朝南,双坡布瓦顶,砖木结构,单间并排,前有走廊。居中者为立德楼,3层27间,竣工于民国8年(1918年)2月;左为立功楼,落成于民国7年5月,2层20间;右为立言楼,落成于民国9年7月,2层20间。早年为集美师范、中学校舍,1965年调整为集美小学校舍。1988年,厦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市、区政府集资重建,于次年底竣工,砖混结构,中间5层,两侧4层,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和集美学校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集美图书馆

又称博文楼,位于集美街道集岑路6号,落成于民国8年(1919年)11月,中部3层,两侧2层,16间,占地8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中部南北立面一、二两层为西洋式柱式外廊,三层为中国式柱廊,二、三层砌有琉璃柱式花瓶栏杆,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双重歇山顶,屋脊和飞檐呈闽南风格。两侧附楼外墙用闽南红色釉标砖砌筑,角柱叠砌红砖与细条石,屋盖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民国28年5月,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战后修复。1998年因馆舍被鉴定为危房,集美校委会拆除重建,改建为中部5层,两侧4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2001年竣工并启用。

3、陈嘉庚故居

位于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嘉庚路149号。坐北朝南,落成于民国7年(1918年)6月,民国28年4月被日军飞机炸毁,1955年依原样重建,1980年修缮,并于故居西侧增建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三层混凝土结构)。四周院墙,东西宽61米,南北进深49米。主体建筑为三层楼结构,白墙红瓦,平面布局呈曲尺形,东西长,南北短,宽26米,进深13米,高19米,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一、二楼布局相同,正面阔5间,中厅两侧各2间厢房,西端纵深2间;前部为拱廊,两端为楼梯。三层楼两端为角楼,中间为两坡嘉庚瓦屋顶,前部为阳台栏杆,外部门窗上饰有各种西洋式泥塑山花。民国8—11年和1958—1960年,陈嘉庚生活、工作于此。1980年11月辟为陈嘉庚故居纪念馆,现一楼为集美学校校史陈列室,二楼为陈嘉庚生前居室、工作室、会议室、遗物展室及陈敬贤生平陈列室。“陈嘉庚先生故居”七个金色大字,为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所题。1988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尚忠楼群

坐落于集美街道集岑路1号,包括尚忠、诵诗和敦书3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左右两侧,呈半合围式。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10年(1921年)2月,时为集美女子师范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损。民国35年修复,改为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教学楼。1949年11月,因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再次受损,1954年9月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北朝南,主体3层,中部门楼4层,建筑面积422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辅以花岗岩装饰镶砌。西式双坡顶,外廊部平顶,嘉庚瓦屋面。门楼、山花、拱
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5、延平楼 

原楼落成于民国11年(1922年)9月,时为集

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塌,1953年重建。该楼坐北朝南,中部4层,两翼3层,东角楼加地下室为4层,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砖石木结构。1983年维修后,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角楼、前廊式布局,外墙以条石为基础,红砖墙承重,辅以花岗岩块石装饰镶砌。楼面除二、三层中部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外,其余均为木板楼面。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翼楼、角楼为双翘脊悬山顶,绿色硫璃瓦屋面。角柱作隅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作西式装饰。1965年调整为集美中学校舍。2003年维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仍旧。一楼东西耳房内侧分别镌刻“垒基维旧”和“黉宇重新”字样。楼前巨石镌有“延平故垒”4字。


6、允恭楼 

落成于民国12年(1923年)8月,时为集美水产科教学楼。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受损,民国34年底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办公楼。该楼坐西北朝东南,砖石结构,原为3层,双坡顶,嘉庚瓦屋面。1983年改建为4层,平顶屋面,建筑面积2944平方米。前廊式建筑,一至三楼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一、二楼为拱券廊,三、四楼为方形廊。红砖平顶屋面,外墙以粉白色为主,柱头、窗楣及栏杆作巴洛克式装饰。



7、崇俭楼 

建于民国15年(1926年)2月,时为集美商科学校教学楼。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受损,民国35年修复,改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西北朝东南,双角楼式砖木结构,3层,建筑面积1382平方米。前廊式建筑,门楼、角楼及三层长廊为拱券廊。屋顶为三翘脊硬山顶,燕尾式脊尾,绿色琉璃瓦屋面,角楼红砖平顶。主体以红砖墙承重,辅以花岗岩装饰镶砌。角楼以粉白色为主,角楼、门楼、柱式和栏杆等作西式装饰。

 

8、克让楼 

建于1952年,时为集美水产航海学院教学楼,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西北朝东南,3层,建筑面积1749平方米。前廊式建筑,东设六角形过廊。外墙以砖石砌筑,内部为砖木结构。双坡西式屋顶,嘉庚瓦屋面。山墙、栏杆作西式装饰,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

9、南侨群楼

位于集美街道岑东社区嘉庚路8号。建于1952—1959年,现为华文学院校舍。该建筑群共4排16座,依次命名为“南侨一”至“南侨十六”。楼体坐北朝南,顺坡而筑,由低至高。每排为平行的4座,两两相对。南北楼之间相距16—18米,东西楼之间相距4—8米,中间教室,两旁宿舍。第一排4座为平屋,二、三号居中,面宽45米,进深10米;一、四号楼位于两端,面宽58米,进深12米;第二排六、七号楼为二层楼式,面宽43米,进深10米。另有“天南门”及第十七、十八号楼位于校园东南部。天南门为红砖二层重檐歇山门楼式,平面呈“八”字形,面宽10米,进深7.5米。一层大门和二层中门分别镌有“集美侨校”和“天南”字样。第十七号、十八号楼位于天南门两侧,为闽南古厝式建筑,硬山顶,双燕尾脊,均面阔8间27米,进深8.5米。道路四横五纵,中铺白石条,两侧铺红砖,以白石镶边。其中南侨13—16号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楼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呈“一”字形排列,建筑面积分别为3980、2760、2125和6093平方米。大部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辅以红砖镶砌装饰。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面铺嘉庚瓦。山花采用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隅石装饰。


10、黎明楼 

建于1957年,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中部6层,其余4—5层,第三层为拱券廊。勒脚下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主楼承重墙以红砖砌筑,辅以花岗岩石装饰镶砌。角楼承重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辅以红砖装饰镶砌。楼面视承重情况,采用竹筋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中部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屋檐以大斗拱装饰。两翼及角楼双坡顶,嘉庚瓦屋面。2003年进行加固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1、道南楼 

建于1962年,陈嘉庚生前亲自规划和设计的代表性建筑,时为集美轻工业学校教学楼,1965年调整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九座连体建筑一字排列,面宽176米,进深18米,总建筑面积15566平方米,砖石木混合结构。中部主楼高7层,两翼5层和6层,分四组相间排列,其中四座5层建筑设前外廊。该楼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承重墙以块石和红砖混合砌筑。楼面视承重情况,采用钢筋搭配竹筋混凝土板和钢筋现浇混凝土板。中部主楼为燕尾脊重檐歇山顶,两角楼为燕尾脊单檐歇山顶,中式嘉庚瓦屋面。因木质屋架被白蚁蚀食,1991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年进行加固维修。


12、陈嘉庚旧居诚毅楼

位于集美街道岑东社区嘉庚路1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初为集美学校校长、校董办公楼,1950年陈嘉庚回集美定居于此。二楼东南角房间为办公室和卧室,今仍保留陈嘉庚居住时的生活布局和用具。一楼为集美学校校董会办公室。1958年10月13日,陈嘉庚与校委会(1956年校董会改组为校委会)迁至“校主厝”,该楼改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校舍,后更名“诚毅楼”。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二层红砖楼,前、后两坡西式嘉庚瓦屋面,两端形成花形大山尖。面宽14米,进深13米,一楼前部正中有外突的方形门廊;每楼层均以“十”字形通道划分,四面均有门通往户外。

13、南薰楼 

建于1959年,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主楼15层,楼顶建穹隆顶钟亭。两翼护楼高7层,形似鸟翼,翼端平台分别建重檐八角攒尖亭,与主楼顶钟亭相呼应,呈“山”字形架构,整座楼宛如战机凌空欲起,威武挺拔。主楼面宽19.24米,高54米,总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时为福建省最高大楼。该楼以花岗岩条石作基础,承重墙以白色细纹花岗岩石砌筑,辅以红色清水砖装饰镶砌,屋面铺绿色琉璃瓦及少量嘉庚瓦,柱头、屋檐装饰细腻,融合中西建筑特色,被誉为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之一。2003—2004年进行加固维修。


14、归来堂、归来园

位于集美街道尚南路1号,总占地12600平方米。1962年,集美学校委员会据陈嘉庚生前遗愿兴建。归来堂坐北朝南,由门厅、天井、拜厅、正堂及双侧护厝组成,通面宽38米,总进深30.4米,占地11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门厅为三翘燕尾脊硬山顶,拜厅为卷棚顶,正堂为歇山顶。堂内正中安放陈嘉庚青石坐像。“归来堂”三字,乃著名书法家罗丹所书。归来园由陈嘉庚基金会拨款50万元,于1983年兴建。园中矗立陈嘉庚铜像,像高2.3米,重750千克,底座高60厘米,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潘鹤创作。像后照壁高3米,宽7米,上镌毛泽东赠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8个鎏金大字。园中树木葱茏,百花争妍,环境幽雅。2001年,集美区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5、鳌园

位于集美街道嘉庚公园东南,与嘉庚公园连为一体。此地原为小岛,形似鳌头,上有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1951年9月,陈嘉庚纾资60万元,在此建“集美解放纪念碑”,名曰“鳌园”。1961年8月,陈嘉庚在北京病逝,遵照其生前遗愿,葬于鳌园。该园占地8789平方米,由大门、长廊、纪念碑、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长廊两侧为雕刻历史故事的青石浮雕,各长50米。纪念碑矗立于鳌园中部,坐北朝南,碑高28.6米,正面镌刻毛泽东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背面镌刻陈嘉庚撰写并手书的284字碑文。碑座设台阶11级,四周均有石栏。1988年,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嘉庚墓见本章第一节《遗址、墓葬》,陈嘉庚撰写的碑文见本章第五节《石刻、碑刻》)

 

鳌园是厦门嘉庚公园内的公园,位于福建省厦门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进入园内就是一条长50米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40幅古今历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体化连环雕像,许多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且能雕出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漫卷的红旗,薄如纸片,高举的干戈,细如笔箸,真是巧夺天工,人间奇迹。鳌园门廊,长50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鳌园近景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